迈瑞, 再陷专利纠纷!

  • 2025-09-24 07:23:03
  • 115

2025年9月15日,美国特拉华州法院收到一份特殊的起诉状:本土企业Teratech以五项专利侵权为由,将曾经的OEM合作伙伴迈瑞生物及其美国子公司迈瑞DSUSA告上法庭。

案号为1:25-cv-01149的诉讼直指迈瑞涉嫌侵犯其"TE"系列超声产品的核心技术,包括便携式、平板电脑形态及触摸屏控制的超声系统相关专利。

这起纠纷的特殊之处在于,作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龙头企业,迈瑞在国内专利诉讼中向来以原告身份重拳出击,而此次却久违地又成为美国企业专利指控的对象。

涉案解析:OEM合作隐忧与核心专利指向

回溯双方关系,迈瑞与Teratech曾存在紧密的OEM合作——即迈瑞委托Teratech生产特定组件或整机,再以自有品牌销售。这种合作模式下,技术所有权与使用权的界定往往成为隐患。

涉案的五项专利覆盖了便携式超声设备的关键技术模块,包括平板电脑形态设计、触摸屏交互控制等,这些正是当前市场主流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所在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迈瑞医学影像业务的国际收入占比已达62%,其中超高端超声产品半年销售额近4亿元,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,显示相关技术对公司的重要性。

海外战略:迈瑞国际业务的关键地位

此次诉讼发生在迈瑞海外业务战略升级的关键期。2025年上半年,迈瑞国际业务收入达83.32亿元,占整体收入比重首次提升至50%,形成国内外业务均衡发展的格局。

其中医学影像产线的国际化表现尤为突出,而便携式超声作为该产线的重要增长点,在美国市场的布局直接影响公司全球战略。

数据显示,迈瑞已进入80%以上的美国IDN医联体,这些高端客户对供应商的技术合规性要求严苛,任何专利纠纷都可能影响合作信任。

行业背景:便携式超声设备的市场竞争态势

从行业维度看,这场纠纷折射出便携式超声设备市场的激烈竞争态势。据相关数据显示,便携式超声市场预计从2025年的24.9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38.4亿美元,年复合增长率达9.0%。

这一细分领域因适用于急诊、基层医疗和远程会诊等场景而备受青睐,具备触摸屏控制和智能化功能的产品更是市场焦点。

迈瑞2025年初宣布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中,就包括对超声产线持续优化成像技术和智能化应用,提升海外高端市场渗透率,但此次诉讼可能对其产品推进造成阻碍。

司法视角:特拉华州法院诉讼的特殊意义

选择在特拉华州法院诉讼本身蕴含着特殊的司法考量。该法院以强制披露技术授权条款而闻名,可能要求双方公开当年OEM协议中的核心约定,这对案件走向至关重要。

迈瑞虽有丰富的国际诉讼经验——2013年曾与美国马西莫公司达成2500万美元的专利诉讼和解,但在美国市场的司法应对仍面临考验。对比2023年迈瑞在国内诉科曼医疗专利侵权获赔500万元的胜诉记录,此次角色转换更凸显了海外专利布局的复杂性。

风险警示:医疗器械行业的专利纠纷与赔偿案例

医疗器械行业的专利纠纷往往伴随着高额赔偿风险。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对斯恩蒂斯公司诉大博医疗案的判决中,全额支持了2000万元的损失赔偿请求,彰显了司法机关对核心技术保护的力度。

国际上,Masimo公司与苹果围绕智能手表血氧功能的专利战持续多年,甚至导致部分产品在美国禁售,这些案例都警示企业需重视专利布局的前瞻性。

对于创业公司而言,这一教训更为深刻——缺乏核心专利保护可能面临灭顶之灾,而专利布局不当则可能陷入无休止的诉讼泥潭。

共性问题: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的海外专利短板

此次事件也暴露了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共性挑战。尽管迈瑞等头部企业已实现海外收入占比过半,但在专利质量上仍有提升空间。

数据显示,中国企业在美专利授权率显著低于本土企业,反映出知识产权布局的结构性短板。随着国际竞争进入技术主权博弈时代,单纯的市场扩张已难以为继,必须构建"研发投入-专利质量-市场回报"的正向循环。

行业启示:从专利纠纷看中国医疗设备的创新突围

迈瑞的专利纠纷为全行业敲响警钟:在全球便携式超声设备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的背景下,企业竞争的焦点已从渠道拓展转向技术创新与专利布局的深度融合。

对于中国医疗器械产业而言,从"制造大国"到"创新强国"的转型不能停留在口号层面,需要在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真正突破,在国际专利规则体系中争取话语权。

唯有如此,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摆脱被动应诉的局面,实现从"产品输出"到"技术标准输出"的质变。